潜心耕耘 铸就一流——记外语教学部曹艳春教授

发布日期:2025-09-19 作者: 点击量:13

2025年,外语教学部曹艳春教授负责的通用英语(四)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在线课程。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她多年来以匠心守初心、以实干担使命,踏踏实实推动课程建设的真实写照。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只有静水深流的耕耘。

初心如磐——从“育人细微处”到“课程大格局”

从教30年,曹艳春始终坚信“教育无小事,课程即育人”。她很早便意识到传统英语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面对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跨越四六级的鸿沟,乃至实现考研深造的梦想,成为她课程建设的初心和动力。

她从“细微处”入手,早课前为基础薄弱学生辅导,午休时与思想滑坡学生谈心,甚至亲自送医、接送受伤学生……这些点滴付出,让学生都愿意把困难告诉她,也让她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困境;学生们的信任与变化,又使她坚定了建设一门“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在线课程的决心。

匠心打磨——内容为本、持续迭代的“慢功夫”

曹艳春深知,在线课程建设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明日黄花”的压力。她带领团队从知识图谱梳理开始,将大学英语课程拆解为数百个知识点,重新设计模块化学习单元,注重语言能力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

在课程建设上,曹艳春坚持“内容为王”。她带领团队,紧跟时代、紧跟学科前沿。对已有在线课程不断进行完善。每年对课程内容进行30%以上的更新。2023—2024年,团队先后更新了10个单元的测试题、60个讨论话题、录制翻译技巧微课10讲、写作微课10讲。2025年寒假,她带领团队完成了整个课程的智慧升级。

潜心运营——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真融合”

曹艳春深知,在线课程不能“建而不管”,必须持续运营、深度互动。她坚持“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平台有答疑、学习有反馈”的四有原则。安排团队成员每天固定1.5小时在线答疑,自己更是常常深夜还在回复学生的讨论帖。

她推行“线上自学+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用于深度互动、项目实践和个性化指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型。

成果斐然——从校级精品到国家一流的“攀登之路”

多年的踏实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她和团队成员把课程从校级精品课,一步步建成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最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开放至今,累计服务校内外学生超万人次,为我校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

再踏征程——课程建设永远在路上

谈及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感受,曹艳春淡然表示:“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早已规划好下一步课程升级的方向——深化AI赋能个性化学习路径探索,推动课程走向更广的平台。

曹艳春的事迹说明,真正的课程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速成工程”,而是源于爱心、成于匠心、久于耐心的长期事业。她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何谓“踏踏实实做课程”,何谓“心勤育人、爱书人生”,也为沈工程的一流课程建设树标杆、作表率。





榜样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