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是学校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沈阳工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年。学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高水平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红色党建引领校园文化”的文化育人体系,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铸魂提质。
以“启智润心”为主题打造使命文化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沈阳工程学院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曾被誉为“高校之光”,先后6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60余家报刊介绍过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严治校的做法及经验。学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校部大厅和大学生活动中心门厅,以红色和金色大字立体展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体现学校“守正创新抓党建、红心向党育英才、技术报国助振兴、教育强国创一流”的光荣传统,表明学校着力培养“红心向党,技术报国,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又红又专又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学校在校部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厅分别展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
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以“校训精神”为主题打造育人文化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具有激励团结教职工、教育陶冶学生的重要作用。近日,沈阳工程学院以“明德致知 精工博学”的校训为主题,在南门打造国旗广场,有“颜值”更有“内涵”的校训石已经亮相,成为学校地标性文化景观。象征着纯洁的大理石汉白玉升旗台即将呈现,以更加庄重的形式表达沈工程师生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图书馆一楼服务台,以文字和标语形式呈现学校校训,潜移默化引导师生凝心聚力、继往开来,以昂扬向上的崭新风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内涵建设新时期、学科建设新阶段。
学校以校训为主题打造国旗广场,新落成的校训石已成为学校地标性文化景观
图书馆一楼服务台上方呈现的校训
以“绿色低碳”为主题打造特色文化
沈阳工程学院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省属本科高校。学校新建新型电力系统实训基地,开展楼宇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更新校园路标、路牌、路旗、宣传栏等,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依托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站式”学生明德社区,打造特色“零碳小屋”,推进“碳普惠校园”建设。筹建配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水力发电和电力蓄能装置,并有演示功能的电力文化公园,让广大师生不出校门就能认识能源电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了解中国能源电力背后的感人故事,感受能源电力人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创新求变的工匠精神,激励师生秉承“立足电力行业、深耕能源领域、扎根辽沈大地、服务东北振兴、助力强国建设”的办学定位,坚持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与作为。
校园宣传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时时在育人,处处是育人
学校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实训基地楼宇文化建设,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依托即将投入使用的“一站式”学生明德社区打造特色“零碳小屋”,推进“碳普惠”校园建设
正筹建中的电力文化公园(设计稿)
以“红色传承”为主题打造校史文化
学校组建“红心向党 技术报国”课程思政课题组,对学校红色传统和基因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编写包含4个典型群像事迹和34位优秀校友个人事迹的《课程思政教育读本》。以部分优秀校友代表为主角,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案例,再现学校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爱党报国的奋斗历程。丰富校徽图案,更加凸显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进一步凝练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大学精神、学生服务理念等,激励沈工程师生在传承中走向未来,努力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红心向党 技术报国”课程思政课题组编写《课程思政教育读本》
以“青春奋斗”为主题打造创新文化
学校在墨香池畔打造了青年公园,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为主体,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融入报国行的自觉奋斗中。将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把思考中的头像剪影与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输电塔”相融合建设“三创”广场,彰显沈工程师生团结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将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打造“榜样领航青春名人堂”,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领青年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即将打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设计稿)
正在施工中的“三创”广场(设计稿)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沈工程校园的一系列变化更加彰显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未来,学校将紧随时代脉搏,结合学校特色,全面建设文化育人高地,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新气象新作为努力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国家能源电力等行业和辽宁全面振兴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