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第一时间部署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精神,10月22日,党委书记王强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现场办公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集体备课会,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及思政课改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概论课全体教师和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10月22日,党委书记王强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暨集体备课会。
王强结合教学内容,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六个必须坚持”“两个结合”提出的缘由及决定性意义等问题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并介绍了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
王强表示,要从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人民属性三个维度,深刻理解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教学的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在加强学院建设、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学院教育教学条件等方面给予指导与支持。要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与思政课建设的具体需求,全力以赴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工作。
王强指出,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不可替代。要持续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教学质量,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把课程育人功能落到实处。
王强对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引领,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树立正确政治认知,掌握思想方法,提升理论素养,厚植家国情怀,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着力培养可靠接班人。二是紧扣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着力点,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以及规矩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大力度引导学生课后研学,促进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家灯火、感受万千变化,着力培养合格建设者。三是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要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成立课题组,不断探索“1+N”授课模式,课前研读、课上研讨、课后研学“三研”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考核评价模式改革,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董海浪就学院的基本情况、课程建设、科研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设想进行汇报。思政课教师李健、徐凤莉分别就课程导论和专题一进行说课,教研室全体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此次现场办公会,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明确了发展方向,凝聚了改革创新共识,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的深化发展,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跃升,坚决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有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同时也为全体思政课教师注入了信心与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