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气温攀升,七月的沈城酷暑难耐。临近暑假,师生们满怀对假期的期待,为即将到来的放松时光做准备,然而放假前夕王国辉校长的一次不打招呼的走访,让一位默默无闻的基层实践教学一线教师走进了大家的视线。
王海飞,一位平凡却又不凡的教育工作者,在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当王国辉校长走进机械实践中心实践教学车间时,看到的是王海飞正埋头维修机器设备的身影,他的双手沾满了油污,神情专注而认真。
王海飞在我校的基层实践教学岗位上已经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他的工作或许并不如学术大咖那样引人注目,也没有众多耀眼的科研成果和辉煌的教学业绩,但他的付出对于学校的一线教学却至关重要。
作为新增的实践课程负责人,尽管他所负责的课程并非核心课程,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会在课前同课程负责人积极沟通,编写教学大纲,写好实验指导书、操作说明书、实训指导书,利用业余时间将整个虚拟仿真、程序编制、实操加工按照实际流程“过一遍筛子”,请机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负责人、课程组教师听课点评,做到教学难点、重点心中有数,形成典型教学案例,帮助同事备课和授课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次的教学准备,他都精心策划,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作为数字化制造团队的实践方向负责人,他经常深入设备安装和调试现场,无论何时,只要企业现场有需求,他总能克服万难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企业处理使用和维修问题,总结出了“问、看、听、摸、测”设备维修五部曲,维修过程中一丝不苟,重要零件公差超差“一道”也不行,赢得了企业人员的满满赞誉。
作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除了理论实践教学工作,王海飞还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科研工作,主编了《数控加工技术》《数字化制造综合实践》《机械制造技术实践》等多部教材,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和考核的试题库,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融入其中,为提升学校的实践教学水平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然而,王海飞的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和设备维护。秉承“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生活烦恼,并给予鼓励和建议。对于那些在实践操作中表现不佳的学生,他耐心讲解操作要领,手把手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也不放过。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单独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拾信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王海飞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提前准备实验设备,反复调试确保无误。他深知,实践教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竞赛时,王海飞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不仅在专业知识上给予学生精准指导,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无数个日夜,他陪伴学生一起攻克难题,见证了学生们在挫折中成长,在成功中绽放光芒。
当王国辉校长询问他为何在假期前还在忙碌地维修设备时,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这些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我要确保对每一台机器的熟悉度,保证它们在新学期能正常运行,让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简单的话语,透露出他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
王海飞就像一颗螺丝钉,看似渺小,却在基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用自己的默默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有了像王海飞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基层实践教学教师,沈阳工程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得以扎实推进,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如同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铸就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坚固基石。
王海飞并非个例,而是我校众多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持和付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着学生的未来,身体力行地践行者“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地为培养红心向党、技术报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又红又专又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尽心竭力。让我们向所有为学校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